財團法人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 

腸胃肝膽科主任  羅清池醫師

 

近年來由於經濟繁榮,大家生活富裕,「脂肪肝」在台灣有逐年增加的趨勢。許多人第一次接受超音波檢查就聽到醫生說:「您有脂肪肝!」,馬上會神經緊張起來,最先想到的是:會不會變成肝硬化,彩色人生是否要變成黑白了呢?不過,值得安慰的是:不是酗酒所引起之脂肪肝,多數是秉性善良,不會造成嚴重後果。脂肪肝是典型的文明病,由於早期都沒有自覺症狀,肝功能檢查可能正常,肝也未必腫大,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視。但它卻是目前世界各國最常見的肝病,不得不小心防範。

脂肪肝是不是很普遍呢? 

的確,對高經濟所得之國家而言,脂肪肝是最常見的肝病。酗酒者,70﹪會得到脂肪肝,營養肥胖所帶來之脂肪肝,在成年人,估計在20﹪以上。一般而言,脂肪肝比較好發於男性,大約30﹪的男性及15﹪的女性有脂肪肝,女性較低脂肪肝原因,是因為女性有女性荷爾蒙保護之故,一旦停經以後,脂肪肝之發生率就可能接近男性。

脂肪肝是怎麼診斷的? 

許多人原本沒有什麼異狀,無意間作了肝臟超音波檢查,才開始認識到脂肪肝這個診斷,實際情形也是這樣,腹部超音波是診斷脂肪肝之利器。利用超音波探查,看到比正常人明亮白晰的肝臟回波,就可以懷疑是有脂肪肝了。 

或許有人會懷疑:用超音波診斷脂肪肝,準確嗎?有研究指出:超音波診斷脂肪肝的準確度,高達97%。超音波檢查非常簡便,沒有侵襲性,健保局支付費用又是超低廉的,只有750元(在美國約15,000元),利用超音波來診斷脂肪肝,似乎還是醫生與病患的最愛。最後,不必花錢、不必找醫生的方法,則是衡量自己的體重,親朋好友都說你發福或有啤酒肚的時候,十之八九恐怕有脂肪肝。如果你有嗜酒成性情形,每天爛醉如泥持續數年,則八九不離十,應該也是脂肪肝的候選人。 

脂肪肝是否有分成好幾個種類? 

脂肪肝有許多種原因,包括:酗酒、肥胖、脂肪代謝異常、病毒、藥物及小腸曾開刀切除或急速減肥、營養不良等。肥胖代表著營養過剩,有脂肪肝是很容易理解,營養不良如非洲難民者,也會脂肪肝,就讓人很難了解箇中之原由;其實只要是營養失衡,脂肪肝就會浮現出來,肝臟成為代罪羔羊。在脂肪肝的眾多原因中,醫界習慣上就把它分成兩大類,一類是酗酒引起之脂肪肝,另一類則總稱為非酒精性之脂肪肝(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, NAFLD)。 

這樣的二分法,大家比較容易明瞭,喝酒引起的,有明顯的酒精因子在作祟,如果能戒掉酒癮之惡習,則脂肪肝很快就能改善。反之,如果要繼續當酒國英雄,則要修成肝硬化之惡果,是很容易水到渠成的。一般而言,男性平均每天喝的酒精超過36公克,女性平均每天喝超過24公克之酒精(以酒精含量12﹪之紅酒計算,男性是300㏄,女性是200㏄),若有脂肪肝的話,就算是酒精性之脂肪肝。 

另一方面,非酒精性之脂肪肝(NAFLD)雖然病因不太清楚,但是代表著比較良性的疾病。許多人被診斷有脂肪肝,會覺得莫名其妙,不抽煙,不喝酒,規律作息,為什麼會有脂肪肝?其實也不用忿忿不平,兩者雖然同樣是脂肪肝,名稱相同,但是冠上非酒精性之脂肪肝(NAFLD),命運就會大為不同,非酒精性之脂肪肝(NAFLD)者,走的是陽關道,酒精性脂肪肝患者,過的是獨木橋,可說是危機四伏哩!

非酒精引起之脂肪肝是什麼原因引起的? 

簡單的說,多數此類之脂肪肝,是跟營養過剩有關,肥胖、糖尿病及血脂肪過高,都可以看到脂肪肝之蹤跡。為什麼肥胖就容易有脂肪肝?因為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器官,可以儲備多餘之脂肪,肥胖者多餘的脂肪就屯積在肝,脂肪肝於焉而成!體重跟脂肪肝的關係,可以從身體質量指數(Body Mass Index ,BMI)看出端倪,其算法是體重(公斤)÷身高(公尺)2,如果落在18.5至25之間,脂肪肝之機會當作1的話,則BMI在25至30之間,脂肪肝之機會增為2倍,BMI在30至35之間,脂肪肝之機率增為3.7倍,BMI在35到40之間,脂肪肝之機率就增加到5倍。 

此外,一個人血中的三酸甘油酯(中性油),如果超過200毫克(每100毫升中)之濃度,得到脂肪肝的機率,會比正常人高了3倍。糖尿病患者伴有肥胖,脂肪肝也是司空見慣的事,可以說肥胖、三酸甘油酯(中性油)過高及糖尿病,是脂肪肝之三大軸心,常互為表裡,很難分出誰是因、誰是果。 

不過,並非肥胖的人就全部都有脂肪肝,肥胖的人,得脂肪肝的比率,最高之統計是90﹪,最低之比率則是只有30﹪。這可是個複雜難解之謎,基本上每個人的體質不同,得到脂肪肝的機會也不盡相同,還有些引發脂肪肝的催化因子,還有得醫界努力去探索。 

 

脂肪肝之成因

慢性

急性

  • 酒癮 
  • 肥胖 
  • 糖尿病 
  • 小腸繞道手術(Jejunoileal bypass surgery) 
  • 蛋白質-卡路里之營養不良 
  • 先天性、遺傳疾病(粒縣體脂肪酸氧化異常) 
  • 接受全靜脈營養法(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) 
  • 一些肝病,如:慢性C型肝炎、威爾遜氏症(肝臟銅代謝異常) 
  • 全身性之疾病,如:發炎性腸病、愛滋病等 
  • 妊娠脂肪肝 
  • 雷氏症候群(發生於幼兒) 
  • 化學葯品,如:黃燐、四氯化碳中毒等 
  • 藥物,如:四環素、類固醇、Amiodarone(降血壓、抗心律不整之藥物)、女性荷爾蒙、Nifedipine(降血壓藥物)、Diltiazem(降血壓藥物)、Chloroquine(風濕病藥物)、Perhexilene(心絞痛葯物)、Valproic acid(癲癇藥物) 
  • 牙買加嘔吐病症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婕斯官網         婕斯註冊

           

以上圖文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慧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