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腐乳?

腐乳、豆腐乳又因地而異稱為乳腐、南乳、黴豆腐、醬豆腐、糟豆腐(若以糟醃漬)、貓乳、豆乳,是一種將豆腐利用黴菌發酵﹑醃製,二次加工的豆製食品,為東亞人的常見佐菜,或用於烹調。中國大陸及東南亞、臺灣都有生產,但各不相同,比如蘇州的豆腐乳呈黃白色,口味細膩;北京的腐乳,呈紅色,偏甜;目前四川有些種類的腐乳,比較辣。臭豆腐也屬於豆腐乳的一種。
豆腐乳是一種二次加工的豆製品。先將黃豆研磨成豆漿添加石膏,經過攪拌、固、壓製成硬豆腐,表面乾燥後,二次加工成為豆腐乳。二次加工的方法有兩種:

1. 使用黃豆麴或黃豆米麴:黃豆、米等蒸煮冷卻後製麴;豆腐鹽漬後混合黃豆麴熟成。

2. 接種毛黴菌:將表面乾燥的豆腐接種毛黴菌培養成黴豆腐,再浸鹽水、加調味料熟成。

以接種毛黴菌方式製作的豆腐乳,可以在不同的製作階段,添加各種調味料製作成多種口味的豆腐乳,如在熟成前加红曲米等製成粵菜使用的「南乳」、黴豆腐添加製作臭豆腐的臭滷製作成「臭豆腐乳」,或在熟成後添加麻油、辣油製作成「麻油豆腐乳」或「辣味豆腐乳」。

 

吃含鹽腐乳不致癌反治癌!

腐乳發酵時被撒上了很多鹽,那麼含有食鹽的豆製品會不會致癌呢?

鹽多確實易導致高血壓,也易致胃癌。但日本人用白老鼠做過一個實驗,給它注入一些致癌物質,同時給它們餵鹽和相同鹽量的豆醬——像腐乳一樣的大豆發酵食品。後來發現,餵鹽的老鼠確實患癌,而且血壓也升高了。但餵了同樣鹽料的豆醬的老鼠,不但沒有升高血壓,對癌還有一定的治療作用。而且發酵的時間越長,癌症的醫治效果越好。

 

腐乳被讚譽為“東方奶酪”!

第一,營養價值比奶酪要好,奶酪作為動物性的發酵蛋白食品所含的脂肪和膽固醇都很高,但大豆尤其是豆腐裡含有優質蛋白,美國等發達國家都認可——每天吃25克大豆蛋白,可有效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,還可保護心血管。食物能達到這種效果的很少。因此,腐乳作為植物性的發酵蛋白食品,被稱作“東方奶酪”。

第二,大豆的蛋白質分子大,身體不好吸收,但在發酵過程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,腐乳中蛋白質的分子變小,更有利於人體吸收和消化;由於微生物為它合成了一般植物性食品所沒有的維生素B12,素食的人經常吃些腐乳,可以預防惡性貧血;在發酵過程中生成大量的低聚肽類,具有抗衰老、防癌症、降血脂等多種生理保健功能;優質腐乳等好的發酵食品,能起到增加體內有益菌的作用,可增強人體免疫力。

 

與大豆相比,腐乳具有以下優勢:

不會脹氣:

許多人吃大豆後會感到腸脹氣,這是因為大豆中存在脹氣因子,即棉子糖和水蘇糖等糖苷類物質。而腐乳經過微生物的發酵,這些脹氣因子被分解。

蛋白質利用率提高:

大豆所含的蛋白質是不易被消化吸收的,而經微生物的酶水解後生成了低分子多肽混合物,易於被消化吸收,使得腐乳中蛋白質的消化率從大豆的65、3%升高到96%。大量研究表明,腐乳中所含蛋白質的量和性能完全可以與動物性食品相媲美,且不含膽固醇,因此腐乳是一種含高蛋白的健康食品。

B族維生素增加:

由於微生物的作用,腐乳中產生的維生素B2含量僅次於乳製品,比豆腐還高6~7倍;維生素B12量僅次於動物肝臟。對於常吃素食的人,經常吃些腐乳有預防惡性貧血和老年性痴獃的功效;維生素B1、尼克酸(又稱煙酸)含量也高於一般的食品。

異黃酮活性增加:

大豆異黃酮是多酚類混合物,具有抗氧化活性,能預防和抑制白血病,具有抗腫瘤功效,尤其對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有積極的預防和治療作用。

降低膽固醇:

腐乳中的脂肪是不飽和脂肪酸,本身又不含膽固醇,大量實驗動物研究表明,腐乳中的蛋白質疏水性成分能與膽酸結合,降低動物體內膽固醇的吸收及膽酸的再吸收。

 

食用腐乳的溫馨提示

腐乳含鹽很高,大多數人用它佐粥下飯,其實也可用來烹調風味獨特的菜肴。例如在做燒肉、豆腐、芋艿、茭白、大白菜、燉雞蛋時用腐乳代鹽,既美味,又可提高營養價值。如果塗在白饅頭、切片麵包上吃也別有風味。

腐乳含鹽和嘌呤量都較高,高血壓、腎病、痛風患者,以少吃或不吃為好,以免加重病情。正常人每周食用也以2~3次為限。若以紅方腐乳為例,每次不要超過半塊。而高溫作業及出汗多的人吃些腐乳可以補充流失的鹽,防止中暑的發生。

以上就是介紹了關於吃腐乳的好處。但是腐乳是屬於高鹽的一類食物,對一些鹽敏感的人也要即量的減少對腐乳的攝入。以免造成腸道上的一些負擔。

總之,腐乳比奶酪更健康,比大豆更有營養。不過,它也有不如奶酪的地方,如不含維生素A、維生素D。

 

 

 

婕斯官網    婕斯註冊

           

以上圖文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! 

★婕斯從不宣揚奇跡,我們只相信科學和事實!★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豆腐乳 腐乳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慧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