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名腫瘤專家華益慰的遺言:真正讓自己康復的絕對不是藥物

來源:中國健康管理

華益慰 原北京軍區總醫院普外科主任、「感動中國」2006年度人物

 

 

生於1933年3月,2006年8月去世。湖北省浠水縣人,生於天津的一個醫學世家,原北京軍區總醫院普外科主任,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常務委員,享受政府特殊津貼。2006年被中央電視台「感動中國」欄目評為年度人物。

 

導讀

許多人最大的失誤是身體壞了,不用原材料來修理,不用營養素來修理,而只要靠藥物來修理。可是我們身體不是用藥物做成的,而是由營養素構成的;這樣修不合理,效果不好,是不可能成功的。現代醫學違背這個基本規律,導致很多病治不好!現代醫學對慢性病束手無策!

1. 全胃切除的痛苦還沒有結束,下一個痛苦接踵而來

2005年7月,華益慰的飯量突然減少,消化也不大好,就去進行檢查。經開腹探查後,發現已是胃癌晚期,華益慰只好接受常規處理,做了全胃切除。

全胃切除手術,就是把胃全部拿掉,將小腸直接與食道連接起來,由於沒有賁門了,鹼性的腸液和膽汁就直往上返,病人會出現返流、燒心等症狀。術後,華益慰返流特別嚴重,食道總是燒得疼,嗓子經常被嗆得發炎,連耳咽管也被刺激得很疼。人只能是半臥著,根本不能平躺。

全胃切除的痛苦還沒有結束,下一個痛苦接踵而來,為了控制癌細胞的擴散,華益慰接受了腹腔熱化療。對腹腔熱化療的痛苦,華益慰生前說「都不敢想像我是如何支持下來的」:90分鐘躺在那裡不能動,腹腔加溫到41攝氏度,人不停地出汗,大汗淋漓,以至於熱療結束後他得連續換兩套衣服。每次治療後,腹部陣陣絞痛,疼得他在病床上翻來覆去,需要用藥來止疼。華益慰一周化療兩次,一個月內共做8次。期間,人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,剛緩和一點,馬上就進行下一次。

「他原來身體的基礎很好,第一次手術後體重還維持不錯。如果不做化療,慢慢恢復飲食,也許能恢復得好一些。是化療把他徹底搞垮了。」老伴張燕容說。

 

▲老伴張燕容照料病中的華益慰

 

化療期間,華益慰嘔吐得歷害,無法進食,只能靠鼻飼營養液。他和家人都認為這是化療的反應,扛過去就可以恢復進食了。誰都沒想到、更大的痛苦更悄然走近華益慰。

通常情況下,化療結束後,副反應也會慢慢減輕,病人可以恢復進食。但是,化療結束兩三周後,華益慰仍舊噁心、嘔吐,不能進食。胃腸造影發現,已發生了迴腸末段腸梗阻!

隨著腸梗阻日漸加重,後來連一點大便都沒有了。腹脹,嘔吐嚴重,不僅沒能恢復飲食,連鼻飼營養液都進不去了。在疾病折磨下,華益慰更加衰弱,出現了心功能不全,全身水腫、肝、腎功能均不正常。

在這種情況下,只好進行以解除腸梗阻為目的的第二次手術。然而手術後,腸吻合口漏了,腸液,糞便、血液流入腹腔,造成嚴重感染,腸道已不可能恢復了。這時即便沒有癌症,人都很難活下去。

第二次手術失敗後,華益慰的身體徹底衰竭。醫院為他安排了特護組,華益慰由ICU病房轉回到肝膽外科。他對戰友們說「我的病已無力回天了,不要再使用那些昂貴的藥品,做昂貴的檢查了,只要能讓我稍稍減輕痛楚就好,為國家省一點吧。」這是一生沒有給組織提過任何個人要求的華益慰提出的最後請求。

 

▲胡錦濤看望軍醫華益慰

 

「我還沒有護理過這樣的病人。」ICU病房特護組護士閆寒說。當時,經過三次手術的華益慰渾身上下插滿了管子:有靜脈輸液的管子——由於他不能吃任何食物,因而全靠各種營養液支持著;氣管切開導管,用以幫助呼吸;從鼻子進入的是腸胃減壓管,管子很細,要隨時看著防止被堵塞;腹腔有兩條管子,用於引流腹腔內的血液、糞便以及腸道其他分泌物,每根管子都由兩根管子套在一起,要防止發生錯位使管內液體外流時引起感染;還有導尿管……

此外,由於手術後肛門有分泌物,因而尿墊需兩小時換一次。而護理中最為關鍵的還是隨時吸痰。由於此時華益慰已無力咳嗽,需要外力幫助將氣管中痰液及時吸出,幾分鐘就要吸一次,否則一旦被痰液窒息立刻就有生命危險。

之後氣管被切開後,吸痰的工作就更重了,有時睡覺時痰液也會不停地往外涌,需要不停地用紙巾擦試。生命的最後幾天,華益慰曾不止一次地對給他輸液、輸血漿的醫生說:「別輸了,別再浪費了。」也不止一次地對老伴張燕容說:「我不想再撐下去了,我受不了了!」

從前給別的胃癌病人治療時,華益慰也採用全胃切除手術,但是自從他自己接受了全胃切除手術,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之時,開始了對胃癌治療的方法進行深刻反思。

 

2. 做全胃切除,病人遭受的痛苦太大

當時,病房裡住著一位胃病患者,華益慰對他的病情十分關注,有一天特意找到戰友於聰慧說:「聰慧,對這個病人的治療要好好斟酌一下,全胃切除帶來的不光是吃飯的問題,還有術後返流的問題……做全胃切除,病人遭受的痛苦太大,以後做胃切除時,能不全切就不要全切。」

於聰慧清楚地記得,華益慰特意用兩手比劃著說:「哪怕留一點點胃,就比全切強,病人就沒有那麼痛苦。」通常,醫生首要考慮的是將腫瘤切除乾淨。比如,腫瘤有3厘米,手術時常要將腫瘤以外3—5厘米的組織全部切掉,這樣才不易復發。醫生只關心手術做得是否成功,有無併發症,並不知道病人的感受。而病人通常不懂醫學,甚至認為反應是正常的,就應該這樣。

3. 「我們當醫生的,不能單純治病,而是要治療患了病的病人啊!」

而華益慰由一名醫生轉化為病人,使他從病人的角度對這一醫學問題有了全新的理解:作為一名醫生,在生活質量和疾病之間進行取捨時,主要看哪一方給病人的益處更大。如果胃全切除後活一年半,但病人要在痛苦中度過;胃不全切除能活一年,但病人可以活得快樂和充實,那麼這時他寧可選擇後者。

於聰慧說:「那時,華主任常常語氣沉重地對我說:『我們當醫生的,不能單純治病,而是要治療患了病的病人啊!』」

「後來,我們接受了華主任的建議,在為以後的胃癌病人治療時,改進了手術的方法:能不全切的儘量不全切;必須全切除的,也改進了術式,想辦法將膽汁和腸液引流掉,使其減少向上返流,並想辦法用腸子成形後代胃,使食物仍可以像在胃中一樣停留一下,這樣病人就舒服多了。」

待續...

 

 

婕斯官網https://huihui12.jeunesseglobal.com/

arrow
arrow

    慧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